【译文】问“‘惟精惟一’是怎么用功的?”先生说“‘惟一’是‘
【译文】问:“‘惟精惟一’,是怎么用功的?”先生说:“‘惟一’是‘惟精’的主导,‘惟精’是‘惟一’的工夫,不是说在‘惟精’之外还有一个‘惟一’。‘精’字是‘米’字旁,姑且以米来打个比方:要使米干净洁白,这是‘惟一’的意思,然而不通过舂米、簸撒、筛米、挑拣这些‘惟精’的工夫,就不能实现米的干净洁白。舂米、簸撒、筛米、挑拣是‘惟精’的工夫,然而也只是要实现米的干净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惟精的工夫,而目的在于追求惟一。其他的,如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都是这个道理。”
明善即诚身:语本《中庸》第二十章:“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意为使自己真诚是有方法的,不明白善,就不能使自身真诚。
【12】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译文】良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良知的完成。圣人之学只有一个工夫,知行不能分为两截。
【13】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
【译文】漆雕开说:“我对这个还没有信心。”孔子很高兴。子路派子羔去当费邑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别人家的孩子!”曾点谈论自己的志向,孔子赞许他,圣人的志向由此可见。
漆雕开,名开,字子开,孔子的学生。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路,即仲由,字季路,孔子的学生。子羔,即高柴,孔子的学生。
语出《论语·先进》。
曾点:曾晳,曾参之父,孔子的学生。曾点言志,见《论语·先进》。
【14】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译文】问:“宁静存心时,可以认为是‘未发之中’吗?”先生说:“现在人们讲存心,只是定住气。当他们处在宁静时,也只是气息宁静,不能认为是‘未发之中’。”问:“情感没有发出来就是中的状态,莫非是求中的功夫?”先生说:“只要去除人欲,存养天理,就是功夫。宁静时一心念着去人欲,存天理,行动时也一心念着去除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如果一味追求宁静,就不仅会逐渐养成喜欢宁静、厌恶行动的弊病,中间还有很多病痛潜伏着,始终不能彻底摒除,一旦碰到事情就依旧滋生。以遵循天理为主导,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导,则未必能够遵循天理。”
语出《中庸》首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下文的“已发”、“未发”、“中”、“和”均源于此。意为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动的时候,内心平静,没有偏倚,这种状态就叫做“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发出来都符合礼仪规范,没有过头和不及,这种状态就叫做“和”。
【15】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皙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 其代指以上行为余食赘(zhuì)行剩饭赘瘤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图]
- 十二月北宫文子辅佐卫襄公前往楚国是为了履行在宋国订立的盟约路[图]
- 慈圣光献皇后薨上悲慕甚有姜识自言神术可使死者复生上试其术数旬[图]
- 于是苏秦便以燕乌集阙般的说辞在华丽的宫殿中拜见并劝说赵王他侃[图]
- 至德最高的道德,甘瞑酣睡以上化自《庄子·列御寇》,溷无涯的样[图]
-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实际上是想[图]
- 刘子名卷即刘文公见 . . 注宋公宋景公蔡侯蔡昭公陈子陈[图]
- 由于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几次大动乱因而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图]
- .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 遂王天下[图]
- 末二句写牛女情事可与秦观《鹊桥仙》的“金风玉露”之句并称;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