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恩施KTV招聘网 > 恩施热点资讯 > 恩施励志/美文 >  《国语》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逐步演进的趋势《周语上》的表现手法

《国语》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逐步演进的趋势《周语上》的表现手法

2022-05-31 09:52:15 发布 浏览 445 次

《国语》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逐步演进的趋势。《周语上》的表现手法还相对单一。历史人物发表言论,常见的手法是运用比喻和引经据典。谏辞前后的记事基本上是叙述,很少艺术描写。这种情况到春秋散文已有改变。排比是春秋散文经常运用的手法,《楚语上》载申叔时论太子之教,在讲到文献教育时接连用了九个“教之……”句式,论及道德教育时又一口气用了十二个“明……以……之”排比句,多重排比句的大量运用,为言论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同篇载蔡声子为椒举游说楚国令尹子木,蔡声子没有从正面为椒举求情,而是运用侧面微讽的手法。春秋散文时有幽默之笔,如《晋语九》载董叔娶范宣子之妹为妻,叔向加以劝阻,董叔说“欲为系援”。婚后妻子向哥哥状告董叔不敬,范宣子将董叔绑在庭院槐树上,正好叔向从旁边路过,董叔要叔向替自己求情,叔向说:“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幽默之中包含着讽刺意味。由于叙事成分的增多,《晋语》、《吴语》、《楚语》突破了《周语上》单纯的叙述,文章中常有人物语言、行动、细节、场面描写。如《吴语》写吴王夫差与晋人对阵,左、中、右三军分别着赤、白、玄三色衣甲,宛若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再现了当年吴师严整的阵容和强大的军威,千年之下读来宛在目前。同篇写董褐对吴王心理的分析:“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小则嬖妾嫡子死,不则国有大难;大则越入吴。将毒,不可与战。”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可谓鞭辟入里。《越语下》在篇章组织结构上颇见匠心,八篇文章拆开来各自独立,合起来是一个整体。多元表现手法为此后历史散文作家积累了艺术经验。

《国语》现存最早的注本是三国时期韦昭的《国语解》,该书保留了郑众、贾逵、虞翻、唐固等人的旧注,现存明道本和公序本两种版本。清代洪亮吉有《国语韦昭注疏》、汪远孙有《国语校注本三种》,董增龄有《国语正义》。王引之《经义述闻》中的《国语》部分,精见迭出。俞樾《群经平议》中有《春秋外传国语》,亦为学人所重。近代学者吴增祺有《国语韦解补正》,徐元诰有《国语集解》。当代有十几种《国语》选本或注译本,其中影响较广的是傅庚生《国语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了吴绍烈等人校点的《国语》,为每章拟定标题。

年4月,我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国语》(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简称“三全本”。这本书是在三全本《国语》基础上笔削而成:从《国语》235篇文章中,选出66篇;每篇之前撰写“题解”,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大意:注释文字也在“三全本”基础之上进行删削,使之更加简明精粹;标题仍然采用吴绍烈等人拟定的题目。选篇的原则是:大致保留《国语》原貌,在全书二十一卷中,每卷都有篇章入选;入选篇章或者能够反映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能够代表《国语》的思想精华,或者能够展示这一时期王侯卿士大夫的瑰奇人格境界,或者能够体现记言散文艺术的进展。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责任编辑王水涣先生的支持和关心,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注译者才疏学浅,虽然在注译过程中尽力做到准确,但书中肯定还存在不少疏漏错误之处,在此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陈桐生

年12月

目录

周语上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邵公谏厉王弭谤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